近日,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王传宽教授研究组在生态学著名学术期刊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环境科学与生态学1区,IF = 6.045)和土壤科学著名学术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农林科学1区,IF = 4.857)上相继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forest degradation 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soil carbon cycling: A global meta-analysis”和“Trend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during secondary succession”的系列研究成果,首次从两个不同微生物分类尺度探索了宏观生态学的演替干扰理论在微观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全球数据整合分析发现:生态对策理论和演替干扰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生态系统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演变过程,不但推动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而且对土壤固碳效应、生态系统模型等都有重要意义。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分,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调节者,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和固碳效应的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极其复杂,1克土壤就含有高达10亿个细菌和真菌细胞、由数万种分类单元组成,从而给微观生态学研究带来了巨大挑战。据论文的第一作者周正虎(博士生)和通讯作者王传宽教授介绍,该研究团队成功地将宏观生态学理论应用到微生物研究中,发现生态系统进展演替过程中K-对策微生物越来越占优势,而森林退化过程中(逆行演替)r-对策微生物越来越占优势。他们还发现K-对策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存,r-对策占优势的微生物群落则会将更多的土壤碳排放到大气中。这些成果不仅将激发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论研究,而且将推进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
本研究得到了“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的支持。